2022-04-19 信息来源:教育科学学院
4月6日凌晨,接到学院党委立即返校返岗的通知,教育科学学院6名辅导员,第一时间逆向而行从四面八方向坞城校区集结,迅速上岗,立刻投身抗疫一线。这是一支平均年龄33岁的“娘子军”,她们是孩子的妈妈,是妈妈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家里的半边天,是可靠的顶梁柱,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她们扛起了肩负的责任,铁肩担道义、热血铸忠诚,在特殊时期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她们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以一当十就地开展抗疫工作。她们同时担任各种角色,一会化作“心理咨询员”,帮助学生舒缓因疫情封控带来的心理压力;一会化作“快递员”,将一日三餐分发给每个宿舍的“小伙伴”,将学生们急需的生活用品和药品送到学生手中;一会儿化作“调解员”,化解宿舍里因24小时“厮守”产生的小矛盾、小摩擦;一会儿化作“组织员”,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核酸检测、数据报备和人员排查;一会儿化作“宣传员”,向学生们宣传、转发各种疫情防控知识。经过多日的辛勤工作,谁是谁的学生已经“傻傻分不清楚”了,他们只知道“都是我们的学生”。
身先士卒,“疫”路同行——党委副书记郭丽丽
自4月6日凌晨接到校党委返校返岗指令后,学院党委副书记郭丽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克服种种困难,不惧危险,与周思远老师迅速返校到岗,并与驻院工作的刘社霞老师汇合一起深入学生公寓,积极组织学生隔离、楼层全面消杀、安抚被吵醒的学生等。第一天返校工作,她从凌晨一直到忙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学院,喝上了一天中的第一口水。
返校以来,她一方面见缝插针地组织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学校防疫工作的要求和安排,同时成立由师生党员组成的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先锋队,及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快速投入战斗。她不怕苦,不怕累,始终冲锋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她身先士卒带领辅导员们入驻学生公寓,积极与其他八个学院协调,有序组织辅导员、党员先锋队完成一日三餐和防疫物资的发放,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数据上报等抗疫基础工作。
郭丽丽有一个活泼可爱,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每次母女通话都会给郭书记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但看到孩子想妈妈难过的表情也会引发深深的愧疚,她每日都精神饱满地带头开展工作,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转移到日常学生工作中。郭丽丽就如同“定海神针”一样稳定着辅导员们的日常工作,是全体辅导员的“主心骨”,是全体辅导员的“大靠山”。
一马当先,“疫”路拼搏——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刘社霞
刘社霞老师既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又是2019级本科生辅导员,她第一批返岗驻校。4月3日接到学院工作指令后,刘社霞老师与武晋丽、任桂平两位老师第一时间进驻公寓,给学生送去防疫物资,安抚学生情绪,按照学校要求开展防疫工作。
在疫情防控期间,身兼数职的刘社霞老师,不仅要完成组织学生核酸检测、分发餐饭、疫情排查和数据汇总等辅导员常规工作,还要负责进驻学生公寓的辅导员和进驻学院教职工日常生活的统筹安排。大到一张折叠床的安放,小到一管牙膏采买,刘社霞老师都事无巨细地安排到位,尽心尽力地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
刘老师是投身抗疫工作最早、时间最长的一名辅导员,家里还有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白天紧张的工作使她暂时忘记了对女儿的思念,只有晚上通过视频才能与孩子见一面,深深地思念只有埋在心底。这样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背后离不开她家人背后强有力的支持,她的爱人也投身抗疫工作,同心同德共战疫情。
冲锋陷阵 “疫”路向前——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周思远
4月6日凌晨零点,接到院党委返校返岗工作指令的2018级本科生辅导员周思远老师,拎起早已准备好的两个行李箱,“突破”居住小区的防线,急速返校到岗,第一时间深入学生公寓,转移隔离学生,安抚学生情绪,直至东方亮起了鱼肚白。
令德六斋共6层,居住了700余名学生,包含9个学院的本、硕学生。每天发饭约3000余人次。作为辅导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周思远老师主动承担起送餐上楼的任务,一层层的上楼、下楼,汗水早已打湿了衣背。她每次至少要拎20份餐盒上楼,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吃饭时连筷子也拿不起了。
疫情期间,周思远老师除了完成了日常辅导员工作外,还要负责学院疫情防控宣传报道工作。她不仅带头每日撰写辅导员抗疫日记,记录疫情防控工作的点点滴滴,而且积极动员学生记录“抗疫”故事、制作“抗疫”视频、宣传防疫常识、组织班团主题活动,还积极撰写、报道、宣传学院疫情防控新闻、微视频,为抗击疫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决胜疫情助力。
高歌猛进,“疫”路坚守——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贺舒蕾
入职不到两年的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贺舒蕾老师,也是一位刚刚晋级的新手妈妈。每晚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孩子入睡是贺老师的“妈妈必修课”。4月5日晚上,贺老师接到了学院党委返校返岗指令后,开始快速地收拾自己的行李箱。刚刚两岁的宝宝似乎与妈妈心有灵犀,乘人不备偷偷钻进了行李箱里,好像想要跟妈妈一同前往抗疫一线,她看着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满怀着恋恋不舍。妈妈与孩子的分离,对孩子来说是考验,对妈妈来说的更是艰难!但是,想到学校有更多的学生需要她,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2岁的小宝宝,于4月6日返回学校。用她自己的话讲“这个时候别人都去工作了,我也不能缺席。”
平时最爱美的贺舒蕾老师在繁忙的抗疫工作中,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妆容和衣着了,她每日防护服一罩就冲在抗疫一线,组织学生做核酸,为学生发放餐食,汇总各种学生数据,每一项工作都全身心投入。情感细腻的贺舒蕾老师时常会被山大抗疫事迹感动得掉泪,也会被学生的不理解生气得掉泪,还会因为想念宝宝难过得掉眼泪。但无论如何,第二天的她依然是快乐无比、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中的“小贺老师”。
一往直前,“疫”路相伴——2020级研究生辅导员任桂平
具有13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任桂平老师,胆大心细,做事果断,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对学生关爱有加。4月6日返校返岗当日,她就风风火火地为在校研究生采买、运送必需的生活物资,大到卫生纸和洗衣液,小到香皂和牙刷,解决了学生们的“燃眉之急”,定了学生们的“慌乱之心”。另外,任桂平老师还协助楼管负责令德7斋688名学生的核酸检测工作和148名教科院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任桂平老师在接到返校返岗的工作指令后,未来得及收拾行囊,未来得及安顿家人,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第一线。任桂平老师的爱人也因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单位值守无法回家,家中只留下了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高中三年级,而疫情期间两个孩子都要上网课。本应享受家人照顾和关爱的两个孩子,不得不自己安排起居,自己投喂自己,自己调整自己,尤其是那个还不到9岁的孩子,每日与妈妈视频电话成为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可等待妈妈视频电话又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往往接通说不了几句话就被妈妈匆匆挂掉了。“大白,加油!”“小白,加油!”已经成为任桂平老师与孩子们之间加油打气的口号,愿疫情早日离去,愿孩子与妈妈早日团聚。
关爱学生,“疫”路温暖——2021级本科生辅导员吕昊婧
同样有个2岁孩子的吕昊婧老师,也是放下孩子第一时间投入抗疫一线,她在办公室用椅子搭成了床铺,虽然条件艰苦,但她也学会了苦中作乐的本领,幽默地把让人不安的黄码说成镶嵌了金钻的宝藏,把睡在椅凳上的经历描绘成生活的改善……她所带班级里有一个宿舍的学生因为密接被隔离,她主动每日和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她们的情况,让学生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她还在班级群里宽慰学生:“满院清香花自开,门庭冷落风为王,隔街对望来归处,疫情未散终不还。”由于学校工作需要,她又被抽调到两办汇总全校数据,连续几日更是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没有丝毫怨言。
心系学生,“疫”路同心——2019、2021级研究生辅导员武晋丽
4月3日,是清明放假第一天,也是小店区发现病例的第一天。2019级和2021级研究生辅导员武晋丽老师与刘社霞、任桂平两位老师一道深入学生公寓看望安抚学生,给学生发放防疫物资。4月6日,武晋丽老师虽然因小区封闭无法返校返岗,但依然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竭尽所能做好辅导员工作。第一时间协助楼管老师统计学院学生信息,方便餐食的发放;统计学生的急需药物,并及时协调帮助解决;通过电话微信随时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安抚学生情绪反映学生诉求;召开线上会议了解学生状态向学生传递学校抗疫必胜信念与力量。
教育科学学院每一位辅导员都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疫情。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她们平时都是柔弱女子,今天却挺起了铮铮铁骨,怀着“妈妈般的爱心”,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没有一位辅导员因工作繁重而放弃,没有一位辅导员因疫情严峻而退缩,她们坚信众志成城,同心抗疫,必定能战胜疫情,还学生们一份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