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处
张雁勇,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2018—2019年度山西大学“十佳辅导员”。主要从事先秦史、道教史、历史理论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现象史学等史学科学化问题的探索。自入职七年以来,在教学上严于律己,认真履责,注重启发式教育,乐于和学生交流而共同进步,在科研上秉持坚毅、潜修、审慎、创造的精神,致力于挖掘历史学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优势。
提升境界 躬行实践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张雁勇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他在平时十分关注时政,认真学习和领会二十大精神,继续通过“学习强国”(77252积分)、《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学习途径来提升理论素养,从中汲取历史研究的养分,培养观照现实的意识和能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深刻地认识到肩上担负着光荣使命,能够遵守职业道德,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入职伊始,张雁勇担任了历史文化学院2016级研究生班辅导员。在这期间,他组织了“低下头颅,扬起思想”“我们的论文”“科研·心态·选择——青年教师与2016级研究生交流会”“《人民的名义》专题学习会”“辅导员与研究生谈心谈话”等多项学生活动,特邀专家学者进行现场交流,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辅导员大赛、辅导员培训等活动。在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下,他所带班级形成了优良班风,获得“五四红旗团支部”“研究生先进班集体”等荣誉。他本人也获得2017—2018年度山西大学优秀研究生辅导员,2018—2019年度山西大学“十佳辅导员”等称号。
走出书斋而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工作的必要延伸。在张雁勇看来,学术的真正价值绝不在于孤芳自赏,而在于其根据自身的可能性而介入现实与未来的广度与深度。参加山西省高考文科综合阅卷工作、参与太原地铁2号线文化设计、为山西大学附属中学西藏班作报告、担任山西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核类行政审批专家等经历,都使他更加深刻认识到通过现象史学的研究成果来对接现实与未来,才是服务社会的更大专业命题。
潜心育人 激发活力
入职以来,张雁勇先后为历史文化学院、初民学院、哲学学院的本科生讲授中国古代史(上)、先秦史、史学概论,多次带队进行文化遗产考察;为研究生讲授中国史专题、山西地方史、中国古代文化史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将山西大学校训贯穿其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传达学术批判和稽古振今的学术理念,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鼓励同学们将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要与自己的人生追求密切结合起来。他在授课中力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促进,得到了师生们的肯定,本科生评教结果一直保持优秀。根据教务处本科评教系统所见学生反馈信息,同学们普遍认为其教学认真严谨、内容深广、重点突出、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幽默风趣、气氛活跃、开阔眼界,能够联系古今,具有社会责任感,多方面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同学们的积极反馈转化成了他继续认真备课、上课的充足动力。他先后指导17名本科生毕业论文(近五年16名),指导1名军转干部在校学习。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还参加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马工程重点教材《史学概论》任课教师培训、陕西师范大学面向全国的暑期教师培训等,并取得相应研修证书,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并获奖。
在培养研究生方面,注重因材施教。在学生入学之时,他都要和学生聊一聊近几年的目标和规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目标,相应采取“紧抓”和“放养”的不同培养方式。总的要求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让学生尽早完成学业上的“必选动作”,早日开始“自选动作”,指向就业与深造。对于有意继续深造的同学,鼓励他们站在高处,拓展多维视野,培养理论思维,力戒盲从权威,增强反思和批判能力。杨宇鲲、薛浩伟两位同学分别在2022、2023年的年级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并荣获一等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优秀毕业生。此外,杨宇鲲同学获得2022年国家奖学金,其硕士学位论文《春秋霸政视野下楚人华夷身份研究》(12万字)获得2023年校级优秀学位论文,并被推荐省级优秀学位论文,目前已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薛浩伟同学亦撰写出高质量学位论文《先秦秦汉时期厌胜的知识史源流与文化功能探研》(16万字),获得匿名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的充分肯定。近三年来,所培养研究生陆续在包括核心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篇。
科研训练是学生提升学术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指导学生主持项目方面,他近年来指导1项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2023年度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2023年度山西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2021、2022年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其中有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发表了论文。
锚定目标 沉潜学术
张雁勇非常庆幸自己曾经拜入知名文化史学者常金仓先生门下研习。如今虽然恩师离世已有十余年,但是老师对于国家、社会、史学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反思、批判和改造传统史学的勇气和魄力,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这正是一种真真切切地铭刻于骨子里的学术传承,或可谓之“学术之魂”。在科研中,他始终秉持坚毅、潜修、审慎、创造的学术精神。就长期学术规划而言,在学术使命感的强烈驱动之下,他一直致力于现象史学等史学科学化问题的探索,希望能在将历史学建设成为具有国家和社会治理功能的科学,进而实现史学真正得以致用这一重要目标上,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科研成果方面,他已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2022年出版学术专著《祭祖经邦:〈周礼〉天子宗庙祭祀研究》;2021年再版专著《〈真灵位业图〉神仙源流研究》。此外,《灵图道韵——永乐宫》书稿已交付出版社,完成《唐以前道教神系研究》书稿的撰写,正在筹划《现象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撰写工作。目前已经在《史学月刊》等刊物发表近三十篇学术论文,在近五年发表的19篇论文中,包含17篇独作和一作论文,尤其注重学术反思。部分论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19、2023年)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2019年)收录、转摘或全文转载,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其中关于《周礼》鸟兽尊彝形制的微观研究牵涉历史研究的取向与思路问题,引起多位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基于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他入选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荣获2016年度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三等奖,2018、2022两个年度年终考核结果为优秀。
在科研项目上,张雁勇近年来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唐以前道教神系史料整理与研究”“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山西卷)先秦秦汉史子课题,山西省文物局“讲好山西国宝级文物故事·永乐宫”。此外,还参与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碑铭所见大同地区民族融合历史研究”等科研项目。为了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他近年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参加省内临汾、阳城、临猗、翼城等地举办的具有地方历史文化性质的学术研讨会等。通过这些学术活动,结识许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促发思考,受益匪浅。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他将继续坚定既有学术理想,认真站好三尺讲台,努力做到严于律己、持之以恒、锐意进取、稳健推进,不断取得更为扎实的学术成果,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