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1 信息来源:教务处
王志俊,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山西大学设计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美术馆馆长。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中国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与媒体艺术设计、建筑环境与景观设计、艺术遗产研究。王志俊自1996年留校工作,27年来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内省观照,在教学思路上坚守三个“本”份:坚守教育的本源、坚守教师的本职、坚守育人实效的本质;在教学科研与学术实践过程中,坚持三个“凝聚”:坚持学术的凝聚、坚持视野的凝聚、坚持精力的凝聚。在从教生涯中严守师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艺并蓄,为师为范,保持了一名高校教师的优秀本色。
坚守教育本源,以身作则,接续德艺树人
“春风化雨、师者仁心”,学生们总喜欢这样评价他。不论是面对教学任务还是处理管理工作,王志俊始终坚持敢为人先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多年来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曾被评为山西省高校工委“优秀共产党员”, 被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三等功一次,多次获山西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三育人先进个人”、山西大学“德秀”奖教金等荣誉。在2013至2022年担任美术学院副院长期间,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提升学院本科教学质量。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中,美术学院被评为教学评估优秀单位之一。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三个专业先后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美术学、雕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人在第八届全国高校美育成果展评中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个人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王志俊带领研究生团队积极落实、稳步推进校庆会场设计、舞台舞美设计、校园空间氛围营造、校庆印刷品、纪念品、数字媒介宣传等校庆各项内容设计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王志俊始终以教研互动、产学转化为原则。他紧扣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超额超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在教学中尊重教育规律,力求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学科的交叉渗透,在教学理念中体现对设计基础教学以及当代艺术、专业发展与应用的深层次思考,为艺术设计教学经验的梳理和积累了有意义的素材,引领学院艺术设计教学朝着开放、兼容的方向发展,搭建了实现同类院校、社会机构、专业学生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对话、互动的理论平台。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他在相关领域内不断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形成了一套集艺术设计研究、教学、实践应用相协调的教学系统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艺术设计教学的转化与实践成果的积累。
坚守教师本职,叩问心智,启迪智慧思考
《论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意在强调教师适时启发的重要性,也是王志俊始终秉承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即使是我很熟悉的教学内容,也要再认真考虑怎么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而且需要把每年新的知识点、新的艺术设计现象、观点、案例加入进新的教学内容。”王志俊主讲《设计基础》《图形设计与表达》等本科生课程,在课堂上他一直引导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应用与实践”三个层次进行组织学习,力求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基于设计教学的历史演变,基于对视觉思维的整体观照和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综合的教学训练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相关课程实践,为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寻找新方法、新思路。在研究生课程《设计方法》《艺术遗产研究与实践》中,他打破常规,以现实问题意识、竞赛主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视线投向村落古镇、文物古迹,实地调研民风遗产、遗迹,让学生靠近文化、感受温度、引发思考认知。
跨学科知识的引入。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点,使课程设置与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学习需求相适应。王志俊认为,科学技术与艺术是一对双胞胎,并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他将传统艺术形式与前沿科技成果结合,赋予艺术新的形式载体,又为科技注入人文灵魂,以此促进文化内涵与形式的有效转化。王志俊在《哲学方法与艺术创作》课程中,引导学生探寻哲学与艺术的内在联系,阐释艺术的发生、发展,探本穷源并开枝散叶,使学生在思辨中得以窥见部分与整体、一般与个别、统一与多样性的哲学意味,以此指导多元化的艺术创作。他指导的2015级实验艺术方向学生李超,毕业之后留学德国,多次在德国等地演讲并参加欧洲其他艺术展,现已成长为活跃在德国的著名当代青年艺术家。
坚守育人本质,拓宽路径,注重育人实效
本着坚持价值观育人、艺术观育人、创新观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相融合的教学路径,带领学生延伸活化课堂教学方式,王志俊先后促成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与云冈研究院、宇达青铜文化产业园、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平遥现代工程技术学校、山阴县古城镇、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等建立实践教学与研究基地、美育教育与写生基地、乡村振兴与教学创新研究基地等,推动高校拓展美育课程和实践创新资源,向地方美育实现跨越联动,将高校优势渗透进地方教育发展。在贯彻美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王志俊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在教学环节注重突出思政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和实践内容引入,意在引导和确立积极向上的艺术设计实践和学习的思路途径。通过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高校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的培根铸魂作用,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高校美育先进工作者。
以赛促学。王志俊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创新,在研究生、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成果的验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和学术实践,增进学术氛围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王志俊常将课堂教学和课程相关的最新设计竞赛相结合,一方面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将课堂设计投稿比赛,历年来带领学生参赛获奖超百余项。在第四届国际大学生白金创意大赛中,王志俊辅导的学生课堂作品囊括了金、银、铜奖和优秀奖在内的各奖项类型二十余项。在他的辅导下,2018级学生陈守卫的课堂作品终审入选 “shadows after dark 禁止人口贩运国际海报大赛” top前100获奖作品。青年动漫艺术家黎贯宇回想自己上学阶段,常常感慨:“没有王志俊老师当年大学时候的教学思想和鼓励,我现在也不一定能有信心走上动漫艺术家之路。”王志俊在本科图形设计课程中辅导的李华佳作品入选国际五大海报大赛之一的肖蒙国际海报展,从本科到大学刚毕业,李华佳在老师的影响和鼓励下,已经成为一名活跃在国内外设计界的著名设计师,他设计的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办权申办报告等作品获得“美国印制大奖”“香港印制大奖”等国内外权威奖项。在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数字艺术大赛等国内外学科竞赛中,他指导学生获奖超数十项。多年来,更有一大批学生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艺术家和设计师,成为服务社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坚持创新凝聚,服务社会,彰显设计价值
注重艺术设计教学的知识转化和实践。王志俊立足区域社会发展,整合教学与设计实践资源,拓宽教学研究和学生实践能力转化的视野,建立教研相长的理论、方法和视域,通过实践教学搭建学生服务社会、教研互动的锻炼平台。在本科实践教学课程中,王志俊带领学院本科生在山阴县开展“实践学党史”义务墙绘。他不仅从创作构思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指导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了解创作背景和时代精神,将党史与地方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不仅解决了“画什么、怎么画”的问题,更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画”的时代问题,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现场观摩和居民百姓的一致好评。这既是理论结合实践转化的教学案例,更是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艺术传承行动。
2016年7月,由王志俊带队的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参加了团中央“百所高校进白山”暑期实践活动,深入长白山对口服务乡村,开展校地合作与交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领下,他带领学生实地走访和调研,在了解到地方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后,他开始组织学生从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乡村旅游规划和景观节点设计、乡村自媒体运营等多方面分工合作。本次实践教学不仅促进了当地对口服务乡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有效拉动了乡镇经济增长,还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实践能力以及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决心意志,使学生在实践服务中真正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紧密关系。王志俊更作为此次三下乡活动中的首位高校教师代表在“百所大学服务百家企业”总结会上发言并交流经验。在多年教学中,他带领本科生、研究生关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致力于传统艺术的元素挖掘和活化,指导学生参与商业设计与社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和社会服务意义。
坚持学术凝聚,彰察往来,推进学研创新
除承担教学任务以外,王志俊一直致力于设计应用、社会服务、艺术遗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依托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西省社科联重点课题等。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获奖71项,其中教育部等国家级一等奖8项。他主持的《山西传统壁画虚拟仿真与实验教学》成功获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一流课程,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多年来他坚持以学促教、教学相长,从未放松个人学习。经过教学研究的不断积累,他先后出版了中青新世纪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材《图形设计》、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图形设计》、台湾博硕文化出版《平面设计与图像设计:一定学的观念和原理》等三本著作,获得山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百部(篇)工程”二等奖、山西省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他结合最新的教学成果,又编写了《图形设计研究:观念与方法》由“山西大学建校120年学术文库”资助,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获批山西大学2021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生优秀教材建设项目”立项。
王志俊是中国美术界最高奖——首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银奖获得者,其作品曾获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金奖、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博览会一等奖等。 2022年7月,他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iid-asc)副理事长,这是继他担任意大利a’design award国际设计奖等8个全球专业竞赛国际评委、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学会理事等学术工作以来,再次担任顶尖设计行业的重要学术职务,为推进美术学院高水平人才培养、推进学院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视野、社会声誉和学科影响力持续发力。
坚持视野凝聚,融汇国际,传达中国叙事
参与国际教学,弘扬文化自信。他不断推动学校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的实质性合作,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和联合办学,一方面把学院教学与当下的艺术发展相关联,另一方面也将美术学院与国际视野接轨。在他主持的山西大学艺术设计国际化教育与教学创新项目第一期中,聘请波兰卢布林居里夫人大学副教授sebastian smit博士、捷克lench、俄罗斯艺术家普列特罗•亚历山德拉、丘维利耶娃•加丽娜等教师为本科生授课,以国际化视角解释了“graphic design”在后现代艺术中的定位和解构含义。项目第二期,邀请柏林洪堡大学张新博士,以“无形之象”-跨媒介的艺术表达为题,探讨了媒体技术发展的文化背景下,艺术媒介和感知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启发了学生跨媒介的艺术表达思维。
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增进国际同行学术话语权。2016年以来,王志俊先后在乌克兰cow国际设计节、波兰卢布林国际海报双年展、意大利a’design award设计奖、雷鬼音乐节shadows after dark国际海报设计大赛、第三届当代国际水墨设计双年展等八项国际竞赛中担任国际评委。2016年在乌克兰设计协会、2018年在波兰卢布林居里夫人大学、2019年在厄瓜多尔、斯坦福大学、旧金山市立图书馆等举办个人作品展、工作坊、讲座和联展,用设计艺术作品和文化交流传递中国形象。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担当,从设计理论和艺术实践角度探究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方式方法,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积极探索国家叙事和中国形象故事化的艺术传播途径。
王志俊扎根教学一线二十余载,在专业领域砥砺深耕、履践致远,将知识、经验、阅历倾囊相授。在“老师”的道路上,他初心不改,不断积累更多学术成果,为更多学子的成长架桥铺路,春风化雨,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