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新闻网-亚博安卓下载

当前位置 亚博安卓下载-yb体育app官方下载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山西日报 | 行龙:走向田野与社会的实践

2023-06-27

2023年6月,山西大学教授行龙主讲的历史学本科必修课《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第二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

“要怎么收获,就怎样栽”,在得知《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消息时,行龙依然十分谦虚地说“这是众人努力的结果”。

百尺竿头仍需更进一步,虽然年过花甲,但行龙依然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


学而无涯:走进课堂的区域社会史研究

作为国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社会史的研究与教学的知名学者,从教近四十年来,行龙先后组织了“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系列实践教学,主讲本科生必修课《区域社会史导论》,并先后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一流课程,教学成果可谓硕果累累。


图为行龙与村民共同探讨


但每当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行龙都会动情地谈起导师乔志强先生的教诲,即高校教师首先就是要站好“三尺讲台”。

据行龙介绍,20世纪90年代乔志强先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结合教学实践编写《中国近代社会史》教材,建立了近代社会史的教学体系,至今仍是国内许多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书,奠定了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在社会史领域的重镇地位。进入21世纪,社会史研究从整体社会史转向区域社会史,行龙开拓进取,把握学术前沿,敏锐地抓住时机,面对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本科生开设了《区域社会史导论》课程,依靠课程建设,推动科研进步,一步一个台阶,久久为功,达到教研相长的目标。

2007年,《区域社会史导论》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行龙牵头的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013年,《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8年,行龙主编的《区域社会史研究导论》作为 “教研相长”七书系列教材出版,成为省内外十余所兄弟院校开设社会史有关课程的必订教材和必读书目。

从教近四十年来,行龙以饱满的热情,精益求精,坚持给本科生上好每一节课。他不满足于只在三尺讲台上的传经布道,而是秉持“走向田野与社会”的理念,带领学生走出书斋,走向田野,访问耆老,搜集文献,寻找历史研究的源头活水,重视理念、方法和实践的结合,这正是《区域社会史导论》课程的最大特色。


躬身力行:持之以恒走向三晋田野

田野,是行龙最为魂牵梦萦的所在。对于田野的热爱,始终保持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惦念。对于田野调查,他曾形象地比喻为“脱下皮鞋,穿上草鞋”,深入民间,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上学生到太原周边的赤桥、晋祠、剪子湾等地,参观乡贤故居,采访村野老农,寻找乡愁记忆,思考社会史的写作。而每当发现尘封的历史文献,他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动手清理,以至于连眼镜上积满厚厚的灰尘都毫无察觉。他曾说他的所有科研成果,就是在无数次的乡间寻访中完成的。


图为行龙与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走向田野与社会,是行龙为学生所上的第一课。他坚信走向田野与社会的课堂应该开在田野与社会的之中。每到假期,行龙都会带中心师生到山西各县开展实地考察,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山西的每一个县域,进山村、寻古碑、访百姓,全面系统地搜集村庄档案和民间文献,并注意与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行龙和学生们一起白天分组考察村庄,访问乡民,收集历史文献,晚上集中讨论当天的收获,分享考察心得。在教学实习结束后,同学们根据田野调查资料,撰写实习报告。教研相长系列丛书中《在田野中发现历史(永济篇)》《在田野中发现历史——学生田野调查报告(赤桥篇)》就是这种细致考察和系统训练的成果结晶。

就在2014年,行龙组织山西大学数十位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在沁水流域进行了长时间的综合性田野考察,完成“沁河风韵”系列丛书31册,成为学界有组织科研的佳话。

行龙认为“走向田野与社会”是历史学者应有的关怀和情怀。通过田野调查,能够搜集基层档案和民间文献,能够加深与地方文史研究者的联系,能够增强对山西地方文化的自信。如今,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生以山西为中心,进行田野调查,完成学位论文已蔚然成风。

经过持续不懈努力,行龙的教学与研究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集体化时代农村基层档案的收集、整理、出版》搜集了山西省内近300个村庄的集体化时代档案,依托这些资料基础形成的“集体化农村社会综合展”成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了大批海内外的学者和师生参观访问,是山西大学对外交流的名片。



而为了让这些珍贵的资料永久保存,在行龙的组织下,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建立了“山西大学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档案数据库”,与李中清-康文林团队进行交流合作,开展了大数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生动案例。每年召集举办的近代区域社会史年会,不仅搭建了海内外学者交流的平台,也是中心师生展示科研成果的舞台。


教学相长:让区域社会史研究后继有人

“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愿意人们称呼我为行老师。”行龙说。

即使是有繁忙的行政事务,行龙也愿意抽出时间聆听学生们的读书汇报,并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他培养的学生很多都成长为高校教师,甚至不乏青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常用“亦师亦友”来定位师生关系,对于每位成为高校教师的学生,他都会在教学和科研上提出严格的要求,同时还会“扶上马,送一程”。



为了更好地鼓励年轻老师的成长,行龙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倡议组织了“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让年轻老师们汇报各自最新的研究,并让在座的师生进行评议,热烈的思辨和讨论,往往启发着写作和研究思路。如今“鉴知”青年学术工作坊已坚持了13个年头。

在硕博士培养方面,行龙在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设立了“鉴知”研究生论坛,一年两次,已经连续举办了27届,影响从山西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扩大到国内史学界。在论坛中,行龙每次都会亲临现场,与年轻的硕博士生交流互动。在聆听中心老师和学生的报告中,行龙总会认真地记笔记,并不时地交流与补充。而在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行龙又总会虚心和诚恳地倾听来自师生们的修改建议。

“亿万家共浴余波,千百载长留芳躅。”晋水长流,澄清有象,近年来,行龙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的整理与研究。他时常说,“我的导师乔志强先生发现了《退想斋日记》,当年我们去山西省图书馆摘抄日记中的社会史资料,有了节选本《退想斋日记》的出版,现在我要整理日记的全本,完成导师布置的作业。”只要有空,他都会带上老师和学生,约上地方乡老去参观刘大鹏曾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村庄,找寻田野调查的乐趣。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正创新,守护和传承“走向田野与社会”的使命。

相关链接: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