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1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20级本科生范博媛入学那年,正逢学校进行生物、化学、环资专业大类招生改革试点。2020年,山西大学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完全学分制”改革,3年来,该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深入,成效显著。
完全学分制,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范围扩大
2020年,山西大学“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完全学分制”改革首批试点在生物、化学、环资三个学院、三个学科的10个本科专业中开展。
范博媛入学后,同步学习了生物、化学、环资三个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环境学概论》《分析化学》《普通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了解了这三个学科10个不同专业的概况。一年后专业分流时,范博媛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刚入校时虽然有专业目标,但理解并不深入,通过学习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我更加明确了兴趣点,坚定了专业方向。”
2021年,立足于生物、化学、环资完全学分制的改革实践,山西大学将“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完全学分制”综合改革拓展至“文学 历史 哲学”“政治 法学”中,覆盖8个学院、18个专业,这大大扩大了学生跨学科自主选择专业的范围。
专业选择上的宽口径植根于通识教育的厚基础。
山西大学建立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设置了300多门通识课,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突出学科交叉性和专业融合度,把跨专业的思维方法和普适性技能作为教学重点,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创新灵活选课机制,通过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听课方式等实现课程的自主修读。
“完全学分制打破了学习时间和内容的界限。我可以根据个人研究方向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实行的主辅修制让我可以将多出来的时间用于拓展兴趣爱好或者优化学习计划。”2021级本科生张冬艳最终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这种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为学生提供专业进阶、跨学科发展等多元学习路径的改革探索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普遍欢迎。
跨学科专业交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在跨学科。深化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山西大学在加强对学生的学术精神、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同时,将目光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
“文史哲贯通拓展了我的知识面。”郭浩玥是该校初民学院文科试验班学生,9月她将赴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回忆起在山西大学的求学生涯,她说,初民学院跨学科的综合培养模式使她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文学课上学习中外大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可以从历史学角度将他们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理解,而哲学老师教会我们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以更加宏观立体的视野把握文学作品的深层次内涵。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使我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继而形成一个较为系统严密的思考习惯。”
山西大学初民学院早在2009年便开始了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按照“跨学科综合教育,宽口径专业交叉”的人才培养思路,2009年,该校先后设立了初民学院“文学 史学 哲学”文科试验班、“生物科学 应用化学”理科试验班、“大数据 金融”工科试验班。这些试验班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和某一学科领域内的专业交叉,更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建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整合能力。“学校将科研创新、大创项目、社会调查三类实践活动融入教学当中,让我逐渐掌握了从事科学研究、运用知识进行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对世界保持好奇’是初民学院带给我最重要的生命力。”即将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陈姝帆感慨地说。
三立书院优才计划,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上探索不止
“仰望星空,领跑未来,我们愿为成为勇攀物理学科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而不懈努力。”2021年10月,在山西大学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物理学(拔尖计划)01班开班仪式上,第一批25名“三立学子”立下铿锵誓言。
这个特殊的班级每年只能容纳不超过25名本科新生,单独编班,小班授课,实行启发式、研究性、联合式教学,探索学院 书院的“双院”育人模式,打造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新高地。三立书院重在创设环境,集住宿、学习、生活于一体,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更注重引导学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发现和提出原创性问题、应答挑战性问题,激发科学兴趣、探索未知世界。
在教育部第二届“提问与猜想”活动中,“三立学子”侯佳男、王骏、汪开涛、陈卓熙、许权桂的项目《关于限制引导自组织的猜想:制备临界态与因果涌现的应用》最终从全国拔尖基地10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8个优秀项目之一。“在交流、学习中,我充分领略了探索之美。”侯佳男对在纪录片中看到动物群体迁徙时的行为十分感兴趣,联想到平时老师讲授的知识,了解到这是复杂系统当中的涌现现象,于是和同学一起查找资料,从接触沙堆模型开始,逐渐了解到物理学中“多者异也”的深邃思想,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自组织临界与因果涌现结合起来,提出了他们的猜想。
在三立书院,学生们还可以与大师保持经常性接触,形成良性互动。学生们可以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堃墀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贾锁堂教授、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张靖教授等国家级人才请教,也可以聆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著名学者讲授的专业课程;学院为学生们定制大师菜单,选派物理学科国家级人才及著名教授学者担任导师、讲授课程,从学业、科研、生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
“学校还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试行‘优才计划’,建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机制。”山西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作为首届“优才计划”学生之一,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崔茹悦取得了山西大学与法国滨海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成为该校首位中外联合培养出的双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物理学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优才计划”已推广至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专业,山西大学在探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上继续阔步前行。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