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信息来源:哲学学院
3月29至4月1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少明先后在会议中心作了三场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哲学学院院长尤洋主持,哲学学院百余位师生参加。
王博以“气的时代——汉代哲学的精神”为题,将“理的时代”作为参照系,引出了“气的时代”,在对汉代的大一统秩序、宇宙秩序、政治秩序、生命秩序进行精确分析之后,对“气的时代”的特征与意义进行了总结与强调。
杨国荣分享了“人的生存及其意义”。对于“人的生存”,他以“活着”这一人之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对人之生存的内在动力和原初规定进行了阐述,具体解释了人之生存的意义生成以及有限个体的创造性活动问题。
陈少明作了题为“什么是‘世界’‘观’”的报告。他从语义的阐释入手,探讨了“世”“界”“观”三字的由来,以及两度组合后形成的概念结构,并对“世界观”的形成进行了各方面的解读。
王博、杨国荣和陈少明三位教授的报告精彩纷呈、深入浅出,加深了在场师生对所阐述问题的理解,赢得了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大家踊跃提问,三位学者逐一解答了在场师生们关于“气”“人的生存”以及“世界观”的诸多问题,大家纷纷表示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个人简介:
王博,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博士,教授,国家级人才。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第八届、第九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出版著作有《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简帛思想文献论集》《易传通论》《庄子哲学》《中国儒学史·先秦卷》《入世与离尘:一块石头的游记》等。主持《儒藏》编纂工程、《中国解释学史》等重大项目,发表百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
杨国荣,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院长,西北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国家级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第六届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出版学术著作20余种,多种论著被译为英文、法文、韩文,在indian university press、brill等出版。主要学术兼职包括国际形而上学学会(ism)主席、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前会长(2019-2022),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等。
陈少明,中山大学人文学部主任,哲学系教授,国家级人才。学术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人文学科方法论等。出版有《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做中国哲学》和《梦觉之间》等著作十余种。